首页 - 员工动态 - 正文

讲座纪要|付伟:探索乡村产业的社会基础

创建时间:  2023-10-23  莫晓燕   浏览次数:   返回

2023年4月13日上午,由太阳集团电子游戏主办的“人生与田野讲座”第2期在太阳集团电子游戏308会议室举行,主题为“探索乡村产业的社会基础”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付伟主讲,太阳集团电子游戏讲师李松涛主持,与会学者还包括太阳集团电子游戏的肖瑛教授、陈伟老师和杨勇老师。

讲座伊始,付伟老师预告本次讲座共涉及到三个板块的内容:1、自己研究乡村产业的经历以及乡村产业的基本特征;2、如果从社会学视角来研究乡村产业,那么它的“社会基础”具体指什么;3、如何具体着手研究乡村产业的社会基础,开展实际的田野调查。

回顾研究经历,付伟老师笑称之所以会走上乡村产业的研究之路,是因为自己的出生背景是农村,从小就对三农问题感兴趣,大学时期主动选择了社会学专业。不过,直到跟随周飞舟老师进行田野调查后,付伟老师才真正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三农问题中的乡村产业。在田野调查中,他注意到河南省鲁山县存在有独特的乡村产业形态,当地的产业主要生产塑料插花,灵活采用了包买制,也就是来料加工的生产方式。除此之外,在浙江省丽水市考察时,付伟老师还看到了更多与来料加工相关的乡村产业形态。这些经验现象刺激他去思考中国基层的产业组织形态。通过进一步调研和文献阅读,他将研究问题集中如下:中国农村地区的产业形态是什么,它们如何形成产业集群,又有着怎么的组织基础。

随后,付伟老师结合自己主持和参与的几个田野点,概括了乡村产业的几个基本特征。首先,乡村产业具有丰富多元的产业形态,其中既有传统的农业和工业,也有在电商经济背景下新崛起的第三产业,多种产业形态同时融合在一起。其次,乡村产业的生产主体通常具有小型而分散的特征,一般采用小家庭、小作坊或者小工厂的经营模式,背后往往具有一个乡村协作的市场网络。第三是灵活多变的生产过程,具体表现在就业方式上十分灵活,劳动时间和劳动过程十分宽松。不同于正式的工厂,乡村产业一般以非正式的、灵活的就业方式为主。在结合一些社会史方面的阅读之后,付伟老师意识到,要深入理解乡村产业的特征,必须将其放置在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来理解,尤其要抓住中国的家庭经营模式和城乡二元的发展历史。

紧接着,付伟老师继续从田野经验出发,讲解了为何要关注乡村产业的社会基础,并指出了社会基础的具体意涵。以甘肃省元古堆村的百合种植产业为例,如要适应百合产业的劳动力投入密集、管理风险大和基础设施要求高等产业特点,便需要一些结构性和社会性的因素介入到乡村产业中。在结构性因素一面,需要进一步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——修建道路、改善交通,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——放宽农业贷款、融入资金,降低外部的交易风险。而在社会性因素一面,则是要解决农民的雇佣问题,提高管理和监督的效率,提升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合作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,乡村产业如何适应乡村生活是更关键的问题所在。

付老师又以河北省顾家台村的香菇种植产业为例,进一步说明乡村产业与乡村社会的关系。香菇产业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家庭经营的特征,它需要高密度的劳动投入和大量的资本,同时也面临高度不确定的市场风险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需要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、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关系。由政府出面来整合资源,企业带动资金和劳动力运作,再分散给农户经营,发挥家庭经营的优势,从而实现生产、经营和交易环节的多方合作。通过仔细研究顾家台村的家庭经营模式,付伟老师发现,相比于正式的工厂组织,家庭经营的特征在于夫妻密切协作、劳动投入高并且需要能人来组织引领,这背后涉及到农民的传统心态。而研究农民心态的落脚点,就在于理清乡村产业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。这些人际关系虽然嵌入在经济活动之中,但却不能完全以契约关系来进行解读,而是需要研究者耐心细致的理解。在田野调查中,付伟老师看到乡村产业中的老板在处理自己与员工、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时,会特别考虑人情因素。这说明,乡村产业的人员构成并非是孤立的陌生人和抽象的劳动力,而是处在亲属关系中的熟人,他们具有各种具体的社会身份。由此可见,如果我们要提升乡村产业的经营管理效率,就必须直面并且重视乡土生活中的人以及他们特有的生活逻辑,回到人本身,去深入理解他们身上的“乡土性”。中国现在的基层社会中既有现代性的一面,也有乡土性的一面,它们共同出现在乡村产业之中。而考察农民的社会心态、理解产业的社会基础,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。

总结而言,付伟老师所讲的乡村产业的社会基础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:1、乡村产业的结构性要素和社会性因素;2、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、企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;3、乡村产业背后的社会心态。

讲座的最后,付伟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做田野的经验,与大家一起讨论了具体研究乡村产业问题的方法。首先是要培养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和兴趣,这样才能在进入田野之后,发现有趣的社会现象。比如徐宗阳在田野中发现了农民“偷玉米”的现象,付伟老师自己在曹县发现了分散经营的产业模式。抓住这些有趣的现象,将有助于我们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。但要准确抓住这些偶然出现的问题,研究者既需要沉浸到田野之中,又需要保持理论的敏感性。好的田野通常都需要前期的经验基础和充足的理论积累。在提出问题之后,研究者要梳理解释性的分析机制,讲述问题背后的结构性因素。本次讲座中提到的乡村产业的社会基础的三个构成部分,便属于机制和结构层面的解释。这是研究者本人需要着力的部分。最后是方法论的问题,研究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要坚持“将心比心”的研究方法。尤其是在调查乡村产业的时候,我们不能一上来就对农民的行为和心态做判断,要消除偏见,真正理解农民的生活逻辑和内在价值。这背后不是“价值中立”的“虚无主义”,而是“心之同然也”的道德判断。通过研究农民的社会心态,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事实和文化结构。

付伟老师结束讲述后,与会的太阳集团电子游戏老师们与他进行了热烈的交流。肖瑛老师表示了对付伟老师的欢迎,并将今天的讲座内容与自己带员工做的田野调查联系了起来。在调查浙江三门县的冲锋衣产业时,肖瑛老师团队不仅关注到这个产业中的包买制和计件工资制,而且还关注到此产业中的女工心态。这些女工一边进行流水线的生产,一边又能兼顾自己的家庭和休闲,这背后其实存在“将心比心”的作用机制,蕴含着一条超越传统与现代的第三条道路。付伟老师结合自己对于“汉服”产业的研究,对这种既传统又现代的“心态”进行了分析和解读。陈伟老师也从自己的田野经验出发,与付伟老师讨论了中国农民的公平观念。杨勇老师则追问乡村产业中企业家的形象问题,想更多了解这些乡镇企业家的心态结构和社会处境。

随后,参与讲座的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员工们也积极提问,与付伟老师一起讨论了乡村产业标准化、乡村产业多元形态和家庭经营模式等问题。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。

文稿:张紫涵、杨勇


上一条:邱林副教授受邀作“ChatGPT:大模型时代的社会科学,何去何从?”的讲座

下一条:讲座纪要|侯俊丹:生命传记法——谈谈历史社会学写作的一个路径

首页 - 员工动态 - 正文

讲座纪要|付伟:探索乡村产业的社会基础

创建时间:  2023-10-23  莫晓燕   浏览次数:   返回

2023年4月13日上午,由太阳集团电子游戏主办的“人生与田野讲座”第2期在太阳集团电子游戏308会议室举行,主题为“探索乡村产业的社会基础”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付伟主讲,太阳集团电子游戏讲师李松涛主持,与会学者还包括太阳集团电子游戏的肖瑛教授、陈伟老师和杨勇老师。

讲座伊始,付伟老师预告本次讲座共涉及到三个板块的内容:1、自己研究乡村产业的经历以及乡村产业的基本特征;2、如果从社会学视角来研究乡村产业,那么它的“社会基础”具体指什么;3、如何具体着手研究乡村产业的社会基础,开展实际的田野调查。

回顾研究经历,付伟老师笑称之所以会走上乡村产业的研究之路,是因为自己的出生背景是农村,从小就对三农问题感兴趣,大学时期主动选择了社会学专业。不过,直到跟随周飞舟老师进行田野调查后,付伟老师才真正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三农问题中的乡村产业。在田野调查中,他注意到河南省鲁山县存在有独特的乡村产业形态,当地的产业主要生产塑料插花,灵活采用了包买制,也就是来料加工的生产方式。除此之外,在浙江省丽水市考察时,付伟老师还看到了更多与来料加工相关的乡村产业形态。这些经验现象刺激他去思考中国基层的产业组织形态。通过进一步调研和文献阅读,他将研究问题集中如下:中国农村地区的产业形态是什么,它们如何形成产业集群,又有着怎么的组织基础。

随后,付伟老师结合自己主持和参与的几个田野点,概括了乡村产业的几个基本特征。首先,乡村产业具有丰富多元的产业形态,其中既有传统的农业和工业,也有在电商经济背景下新崛起的第三产业,多种产业形态同时融合在一起。其次,乡村产业的生产主体通常具有小型而分散的特征,一般采用小家庭、小作坊或者小工厂的经营模式,背后往往具有一个乡村协作的市场网络。第三是灵活多变的生产过程,具体表现在就业方式上十分灵活,劳动时间和劳动过程十分宽松。不同于正式的工厂,乡村产业一般以非正式的、灵活的就业方式为主。在结合一些社会史方面的阅读之后,付伟老师意识到,要深入理解乡村产业的特征,必须将其放置在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来理解,尤其要抓住中国的家庭经营模式和城乡二元的发展历史。

紧接着,付伟老师继续从田野经验出发,讲解了为何要关注乡村产业的社会基础,并指出了社会基础的具体意涵。以甘肃省元古堆村的百合种植产业为例,如要适应百合产业的劳动力投入密集、管理风险大和基础设施要求高等产业特点,便需要一些结构性和社会性的因素介入到乡村产业中。在结构性因素一面,需要进一步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——修建道路、改善交通,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——放宽农业贷款、融入资金,降低外部的交易风险。而在社会性因素一面,则是要解决农民的雇佣问题,提高管理和监督的效率,提升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合作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,乡村产业如何适应乡村生活是更关键的问题所在。

付老师又以河北省顾家台村的香菇种植产业为例,进一步说明乡村产业与乡村社会的关系。香菇产业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家庭经营的特征,它需要高密度的劳动投入和大量的资本,同时也面临高度不确定的市场风险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需要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、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关系。由政府出面来整合资源,企业带动资金和劳动力运作,再分散给农户经营,发挥家庭经营的优势,从而实现生产、经营和交易环节的多方合作。通过仔细研究顾家台村的家庭经营模式,付伟老师发现,相比于正式的工厂组织,家庭经营的特征在于夫妻密切协作、劳动投入高并且需要能人来组织引领,这背后涉及到农民的传统心态。而研究农民心态的落脚点,就在于理清乡村产业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。这些人际关系虽然嵌入在经济活动之中,但却不能完全以契约关系来进行解读,而是需要研究者耐心细致的理解。在田野调查中,付伟老师看到乡村产业中的老板在处理自己与员工、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时,会特别考虑人情因素。这说明,乡村产业的人员构成并非是孤立的陌生人和抽象的劳动力,而是处在亲属关系中的熟人,他们具有各种具体的社会身份。由此可见,如果我们要提升乡村产业的经营管理效率,就必须直面并且重视乡土生活中的人以及他们特有的生活逻辑,回到人本身,去深入理解他们身上的“乡土性”。中国现在的基层社会中既有现代性的一面,也有乡土性的一面,它们共同出现在乡村产业之中。而考察农民的社会心态、理解产业的社会基础,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。

总结而言,付伟老师所讲的乡村产业的社会基础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:1、乡村产业的结构性要素和社会性因素;2、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、企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;3、乡村产业背后的社会心态。

讲座的最后,付伟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做田野的经验,与大家一起讨论了具体研究乡村产业问题的方法。首先是要培养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和兴趣,这样才能在进入田野之后,发现有趣的社会现象。比如徐宗阳在田野中发现了农民“偷玉米”的现象,付伟老师自己在曹县发现了分散经营的产业模式。抓住这些有趣的现象,将有助于我们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。但要准确抓住这些偶然出现的问题,研究者既需要沉浸到田野之中,又需要保持理论的敏感性。好的田野通常都需要前期的经验基础和充足的理论积累。在提出问题之后,研究者要梳理解释性的分析机制,讲述问题背后的结构性因素。本次讲座中提到的乡村产业的社会基础的三个构成部分,便属于机制和结构层面的解释。这是研究者本人需要着力的部分。最后是方法论的问题,研究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要坚持“将心比心”的研究方法。尤其是在调查乡村产业的时候,我们不能一上来就对农民的行为和心态做判断,要消除偏见,真正理解农民的生活逻辑和内在价值。这背后不是“价值中立”的“虚无主义”,而是“心之同然也”的道德判断。通过研究农民的社会心态,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事实和文化结构。

付伟老师结束讲述后,与会的太阳集团电子游戏老师们与他进行了热烈的交流。肖瑛老师表示了对付伟老师的欢迎,并将今天的讲座内容与自己带员工做的田野调查联系了起来。在调查浙江三门县的冲锋衣产业时,肖瑛老师团队不仅关注到这个产业中的包买制和计件工资制,而且还关注到此产业中的女工心态。这些女工一边进行流水线的生产,一边又能兼顾自己的家庭和休闲,这背后其实存在“将心比心”的作用机制,蕴含着一条超越传统与现代的第三条道路。付伟老师结合自己对于“汉服”产业的研究,对这种既传统又现代的“心态”进行了分析和解读。陈伟老师也从自己的田野经验出发,与付伟老师讨论了中国农民的公平观念。杨勇老师则追问乡村产业中企业家的形象问题,想更多了解这些乡镇企业家的心态结构和社会处境。

随后,参与讲座的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员工们也积极提问,与付伟老师一起讨论了乡村产业标准化、乡村产业多元形态和家庭经营模式等问题。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。

文稿:张紫涵、杨勇


上一条:邱林副教授受邀作“ChatGPT:大模型时代的社会科学,何去何从?”的讲座

下一条:讲座纪要|侯俊丹:生命传记法——谈谈历史社会学写作的一个路径